伊斯兰:和平与平安的宗教
“归信的人们!你们当完整地加入和平宗教。”1
——《古兰经》
阿语“伊斯兰”这个词的词根是“赛俩目”,含义是“平安、和平与解脱”。“平安的”同时也是伟大安拉的尊名之一,是“拥有和平与平安的,使得到解脱的”的意思。穆斯林指的是“选择安全与和平的”那些人。“信仰”同时也有“感到自身处于安全与安宁中,从恐惧中获得解脱”的含义。因此纷争、冲突、恐怖和战争与伊斯兰的本质、及其产生的目的和存在的原则之间并无丝毫的关系。
伊斯兰,旨在保障大地处在安宁、和平、互相尊重与信任的氛围中。它要求被恩赐予理智的人类,终结纷争和冲突,通过协商达成共识。
名副其实的穆斯林是与人和睦相处的、爱好和平的、以美好品行完善其人格的。他的这种人格特征来自于给予他生命的养主。他顺从祂就意味着拥有了和平与安全的源头,内心获得了安宁与平静。这种安宁与平静也会由内向外散发。遵循安拉为引导人类而降示的《古兰经》,效仿和平使者中最优秀的榜样———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以此便能到达名为“达茹斯-赛俩目”意即“和平家园”的天堂。
纵观人类历史,自阿丹先知的两个儿子之间发生的第一起恶的事件以来,人类历经了无数的战争、暴行、压迫。有多少人由于信仰、肤色、种族或是由于拥有富饶土地而被羞辱了名誉、践踏了尊严,他们应享有的最基本的权利受到了侵犯。因此在历史长河中,伟大的安拉为了警告人类,向人类展现一种与他们自身相符的生活方式而向人类派遣了众先知并降下经典。先知之链的最后一环为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穆斯塔法(愿主福安之),他是封印万圣的先知。
伊斯兰教的先知,在他的一生里都向人们宣扬真理,都在追求和平。除却有人公开向穆斯林宣战或侵犯了伊斯兰的崇伟、人的尊严、穆斯林的权利与禁忌,否则绝对禁止动用武力。《古兰经》中这样描述这一现象:“凡未因你们的宗教而对你们作战,也未把你们逐出故乡者,安拉并不禁止你们友好和公平地对待他们。安拉确是喜爱公平者的。”2
先知在许多圣训中都提及调解穆斯林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是穆斯林的责任,鼓励通过外交手段和平地解决争端,以及信守诺言的重要性。正如安拉的使者曾经由于多神教徒的压迫被迫离开故乡,在离开麦加多年以后作为一名胜利的指挥官返回,在光复之日未发生流血事件,他原谅了麦加人,没有进行报复。
在世俗事务中,伊斯兰并不禁止与非穆合作。为了与他们和平共处,共同做一些对全人类有益的事情方面,并不要求统一信仰。因为重要的是双方都要爱好和平,互相尊重对方的权利、自由、信仰与价值观。由于伊斯兰十分重视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公民权利,因此在伊斯兰文明中,不同种族且信仰各异的人们能够在同一片土地上和平共处、融洽安宁地生活。
伊斯兰教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吉哈德,我们在这里将针对这一问题作简短的介绍。伊斯兰认为,吉哈德,是指为在安拉的道路上所付出的努力,是为真理而奋斗的总称。吉哈德,是穆民动用生命、财产与所有一切来为收获崇高伟大的安拉的喜悦而付出的努力。
吉哈德意味着为了保护信仰而用身体、语言、思想和心灵展现出决心。是穆斯林为了保持自己的尊严、人格,信仰与自由;为了保卫祖国独立与尊严的决心。吉哈德绝不是使用暴力攻击、消灭、殖民化与压迫对方,恰恰相反的,吉哈德是面对不义与暴行时努力保护穆斯林的权利。穆斯林有时用手、笔、思想,有可能的话用物质与精神,在安拉的道路上奋斗、努力。致力于宣扬真理、命人行善、作为善的化身而不舍昼夜地付出努力;为了信仰、生命、家园和自由而拿起武器奋勇拼搏是吉哈德最后采取的行动。
现如今有很多恐怖组织打着伊斯兰与吉哈德的旗号进行着与吉哈德毫不相干的肮脏游戏。已丧失良知的犯罪团伙们所发动的自杀式袭击、暴力行动,他们企图让全体穆斯林买单,这种野蛮且残酷的恶劣行径是与伊斯兰中的吉哈德的观念相悖且完全势不两立的。因为伊斯兰中的吉哈德,不是动用武器伤害手无寸铁的百姓。伊斯兰中的吉哈德不是令人死亡,而是救人性命;不是使人毁灭,而是尽力维持生机。无论是什么人出于何种动机去袭击无辜的人民,都与伊斯兰吉哈德的崇高精神与理想背道而驰。与宗教与信仰、美德与人性、理智与良心毫无干系的恐怖主义,是永远都该受到谴责的。
消除世上罄竹难书的作奸犯科,制止挑拨离间、制造骚乱的人,使和平笼罩这个世界,需要全人类共同的努力。伊斯兰邀请全人类,尤其是穆斯林为这个目标共同努力,团结一致抵制压迫与暴行,为改善这一情况而同心协力、共同奋斗。穆圣(愿主福安之)对穆斯林和穆民下定义时这样说:“穆斯林便是口和手不伤及其他穆斯林者,穆民便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与财产者。” 3
1 黄牛章2:208。
2 受考验的妇人章60:8。
3 提尔米济,信仰章,12。
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