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牲

“牠们的血和肉,都不能到达安拉,
但你们的虔诚能到达祂。” 1
——《古兰经》


宰牲,以着向崇高的安拉做功修的举意,在特定的时间里,将满足特定条件的动物按照合适的方式宰杀的意思。如同所有的功修一样,宰牲的根本目的是临近安拉并获得安拉的喜悦。因此,对于那些能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的虔诚的仆人来说,宰牲是向崇高的安拉表达敬意和顺从的一种宣告方式。
自阿丹先知时起,宰牲就是对所有社会群体所命令的一项功修。甚至如今穆斯林在宰牲时,也是为了纪念阿丹先知的两个儿子哈比里和卡比里向安拉许愿献牲时真心与否的那场考验。在这场考验中以最完美的形式顺从安拉的命令并赢得了安拉喜悦的哈比里获胜了,而满怀嫉妒与吝啬的卡比里失败了。
另外,宰牲也是为了纪念伊布拉欣先知与儿子伊斯玛仪先知关于顺从的那场考验。许愿将自己唯一的儿子伊斯玛仪献牲的伊布拉欣先知,展现出了能够在安拉的道路上牺牲自己最珍贵的东西时,安拉用一只山羊代替其子献牲以此奖励了他。
伊斯兰教的先知穆罕默德(愿主福安之)每年都会宰牲,直到他归真为止,宰牲后的肉既供他自己和家人享用,也会用来款待亲友,接济穷人。
一说宰牲,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就会想起古尔邦节2时的宰牲。可是除了这个以外,在一年中还有其它类型的宰牲,它们都是以着功修的目的宰杀的,如:以着做功修的举意许愿的献牲物,分为感谢、罚赎与阿格尕(新生儿出生)等不同的种类。关于如何享用它们的肉,伊斯兰教法中有不同的规定。
宰牲这一功修的意义,就像先知(愿主福安之)用下列语句所概括的一样:“我朝向开天辟地的主宰,恪守伊布拉欣之正教,我不是多神教徒。的确,我的礼拜、我的牺牲、我的生、我的死,都是为了化育众世界的主,祂独一无偶。我以此受命,我为穆斯林。主啊!你接受穆罕默德及其家眷与民族的献牲吧!” 3
宰牲的穆斯林怀着顺从主宰的命令、将祂赋予的恩典花费在祂的道路以使之纯洁的目的来履行这项功修,而远离迷恋金钱与吝啬小气,满怀愉悦地在安拉的道路上行善与施舍。从身边最亲近的人开始,使需要帮助的人、遭遇困苦的人和孤儿的脸上绽放笑容。通过这种方式,宰牲使穆斯林社会中充满同胞情谊;使他们相互帮助与合作;为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而作出贡献。


1 朝觐章22:37。

2 中国伊斯兰教学者陈克礼阿訇把“古尔邦节”称之为“忠孝节”。请看《纪念陈克礼牺牲40周年专辑》,第一集,第73页,《忠孝节的起源和因袭》,文化流杂志特刊,2010年06月,西山书院。——审译者注。
3 艾布·达乌德,宰牲章,4。

22